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细腻动人。
开头两句"夜长愁听子规啼,谢得黎明又听鸡"直白地表达了主人公的辗转难眠。子规(杜鹃)的悲鸣让她更加忧愁,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鸡鸣声又提醒她新一天的开始。这种昼夜交替的煎熬,生动展现了思念之人的痛苦。
中间四句用一系列意象描写她的矛盾心理:"懒采芙蓉"是因为看到并蒂莲会触景生情;"怕惊鸀鳿"是担心惊扰了成双成对的水鸟;看着柳絮沾雨飘零、花朵离枝却不忍落地,这些都在暗示她对爱情的渴望与畏惧。
最后两句"得似天台山下水,逐郎重到种桃蹊"用了一个美丽的典故(刘晨阮肇遇仙的故事),表达了她希望能像天台山的溪水一样,追随着心上人回到当初相遇的桃林。这个结尾既浪漫又带着淡淡的哀愁,把整首诗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全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日常景物(鸟叫、鸡鸣、莲花、柳絮等)来烘托内心情感,把说不清道不明的相思之苦,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画面传递出来,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主人公那份甜蜜又苦涩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