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诣葛仙化奉香火归邑之明日有驯鹿自中径

阆风觞九醖,脍鲸羞玉麟。
宿命忆往劫,隐诀闻至人。
失脚五浊海,未泯一念仁。
就盈纪良月,揆度逢佳辰。
深恩感顾复,瓣香谒仙真。
同来山中吏,得非我同伦。
岩泉千仞雪,涧草四时春。
雅嗜自幽间,胡为此逡巡。
怜我久埃壒,为记三生因。
野性欣得友,不待呼孔宾。
鼓瑟趣升歌,明当下温沦。
嘉燕属君等,努力语去陈。
灵囿岂予慕,愿交惟梓棒。
方寸有玄感,清都宁隔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经历尘世浮沉后,寻访仙境、感悟人生的心路历程。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用豪华宴席("阆风觞九醖,脍鲸羞玉麟")象征世俗诱惑,但诗人很快转入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他回忆前尘往事("宿命忆往劫"),渴望寻访得道高人指点迷津。

中间部分写诗人来到仙境般的山中("岩泉千仞雪,涧草四时春"),遇到驯鹿等灵物相伴。这里用清澈的山泉、常青的涧草象征纯净永恒的精神世界,与尘世的污浊形成对比。诗人感叹自己虽在尘世挣扎("久埃壒"),但仍保持着本心的善良("未泯一念仁")。

最后诗人表达超脱世俗的愿望:不羡慕皇家苑囿("灵囿岂予慕"),只愿与自然为友("愿交惟梓棒")。他认为只要内心觉悟("方寸有玄感"),仙境其实并不遥远("清都宁隔尘")。

全诗通过"尘世-仙境"的对比,展现了一个人从迷茫到觉悟的过程。诗人用"驯鹿""山泉"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意境,传递出"心净即净土"的哲理:真正的超脱不在于远离尘世,而在于内心的觉醒。诗中既有对世俗的厌倦,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更有对生命真谛的探寻,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