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自遣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
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
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
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
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
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
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
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
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
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
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
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
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
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
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
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
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
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
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
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
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超脱世俗、自在随性的生活态度,核心思想是“顺应本性,看淡荣辱”。下面用大白话解析它的魅力:
1. 身体只是暂时的容器
开头就说人的身体像借来的房子(聚气成身,暂寄世间),灵魂原本自由无烦恼。这像在说:别太纠结物质生活,精神自在更重要。
2. 山野生活的快乐密码
诗人喝泉水、吃野菊(充庖槛前菊),半个月剃一次头、半年洗一次澡——用夸张的懒散方式表达对世俗规矩的不在乎。这种“躺平”不是颓废,而是主动选择简朴自然。
3. 月夜顿悟
雨后看月亮时他突然想通:人生就像定制款鞋子(性分各自足),合不合脚自己知道。有人当官不必羡慕(捧檄何必喜),落魄也不用哭(途穷何必哭),寿命长短(容彭长寿/颜杨短命)到头都是梦。
4. 互嘲世俗较真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升级版——你和别人互相嘲笑时,其实谁对谁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不如闭嘴享受生活。
5. 真正的朋友是自然
最后点题:抬头找知心人,发现风、月、松、竹才是永恒伙伴。像现代人说的“去野外充电”,诗人早就在大自然里找到了情绪出口。
全诗用“摆烂”的语气说哲理:别被社会规则绑架,像鱼游鸟飞一样活出自己节奏。现代人内卷焦虑时读它,会有种“突然被松绑”的治愈感。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