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纪事 其一

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
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
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
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一次感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首句“二月春城桃杏妍”描绘了春天的城市中,桃花和杏花盛开的美景,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但这美景很快被下句“黄花离落景萧然”打断,黄花(可能是指菊花)零落,显得景象凄凉,给人以萧瑟之感。

接下来两句“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钱镠和太伯。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塘王,以忠诚著称,为保护钱镠的陵墓而设立忠烈祠。太伯是周朝初年的先贤,以德行高尚而闻名。这两句话通过赞美古代英雄的忠诚和德行,展示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然而,转到下文,作者表达了对当今现实的失望。“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意思是说,尽管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事迹都被记录下来,但当下的环境中,那些善于诬陷他人、挑拨离间的小人却占据了上风。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当前社会不公和小人得势现象的不满。

最后一句“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使用了一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决策的后悔。"早知鞭背东城路"可能是指在经历了一次失败或挫折之后才追悔莫及,而"悔不归耕负郭田"则是说宁愿过一种平凡而安逸的生活,而不是再去追求那些可能会带来痛苦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赞美古代英雄与批评当下小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