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寺古鼎

小憩山前路,清谈得道僧。
爱渠惟一鼎,持此供三乘。
制作前无古,摩挲喜不胜。
兹游真可乐,著句忆吾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景山寺的一次偶遇和感悟,语言平实却充满禅意。

前两句写诗人爬山途中在寺庙歇脚,和一位得道高僧闲聊。这里的"清谈"不是客套话,而是指那种抛开世俗、直达心灵的对话,让人感觉轻松自在。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诗人被寺庙里一口古鼎深深吸引,这鼎虽然简单,却是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他反复抚摸古鼎,感叹它的工艺前所未见,这种朴素的欢喜特别打动人。这里"三乘"是佛教术语,但不用深究,理解为"佛法"就行,重点是诗人通过一个普通物件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样的出游真让人快乐,所以要写首诗记住这一刻。这种快乐不是游山玩水的兴奋,而是心灵被触动的宁静喜悦。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禅意藏在日常小事里:一次偶遇、一件古物、一段闲谈,却能让人感受到超脱世俗的宁静。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往往就藏在这些简单纯净的时刻里。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