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崔今婴居家事佛而先得观音大士像以其意乞赞焉为释之曰子初事佛而进退作辍未克自信是不可不乞庇于大士事大士正所以深事佛也遂赞以诗

如来一大事,而出现于世。
大士辅如来,方便为广励。
众生深于迷,须以慈相示。
大士如众母,善恶皆可恃。
有不可对佛,不忍欺大士。
靠之若泰山,罔极终难比。
愿与敬礼者,如大士而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的重要性,以及普通人如何通过信仰观音来坚定自己的修行。

诗的开头说如来佛(佛祖)来到世间是为了完成一件大事(普度众生),而观音菩萨作为佛祖的助手,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帮助和鼓励人们。这里把佛教比作一个"救世团队",佛祖是领导,观音则是具体执行者。

接着解释为什么需要观音:因为众生(普通人)常常陷入迷茫,需要一个慈祥的形象来引导。诗人把观音比作所有人的母亲,无论好人坏人都可以依靠她。这里用"母亲"的比喻特别贴切,因为母亲对孩子永远包容,这正是观音"慈悲"的特质。

诗中提到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有人可能不敢直接面对佛祖(觉得佛祖太高不可攀),但面对观音时就不忍心欺骗。这说明观音在人们心中更亲近、更接地气,就像我们遇到困难时,可能不敢找大领导,但愿意向亲切的长辈求助。

最后诗人用"靠之若泰山"这样有力的比喻,说对观音的依靠像泰山一样稳固,这种庇护是无限的。结尾号召所有礼敬观音的人,都能达到像观音那样的境界(指慈悲心)。

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把佛教思想说得通俗易懂。核心是告诉刚开始学佛的人:如果觉得直接信仰佛祖有距离感,可以先从信仰观音开始,因为观音的慈悲形象更容易让人产生信任和依赖,而这正是深入信仰佛教的好途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