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世界,展现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景:桐柏山与郡楼相对而立,括苍山的隐士隐居在苍翠山林中,景色清幽。这里用“奇”“翠”等字眼,突出了山色的秀美,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超脱。
中间四句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喜欢清静的人(幽人)选择靠近龙穴(象征神秘、灵秀之地)的地方居住,而偶然到访的野客(指不拘礼法的闲散之人)甚至忘记了虎丘(著名景点,代指世俗热闹之地)的存在。溪边的住户与尘世隔绝,云中的房舍让人放下了做官的念头。这几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居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只有放下世俗欲望(灰心),才能真正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像古代的隐士(遗民)一样,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伴同游,享受山水之乐。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山水、隐士、野客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它像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宁静与自在。
李经
宋邵武人,字叔异,一作叔易。李纲弟。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八年除校书郎,九年,致仕。朱熹称其解书甚好,亦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