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莫矣一室萧然残书十架外几案间惟小物八种意有所触随笔赋之或庄或谑非赞非铭自遣一时之兴尔 其三 均窑砚滴

挹彼注兹以言乎入也,前涓后滴以言乎出也。
如井收之勿幕,庶取用而恒给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件均窑烧制的砚滴(古人磨墨时用来滴水的文具)。诗人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把砚滴的功能和哲理说得生动有趣。

前两句说砚滴的工作原理:从后面装水是"入",从前面滴水是"出"——就像我们现在用眼药水瓶一样简单直接。后两句把砚滴比作一口永不盖盖子的井,随时都能取水用,暗含"知识要像活水一样流动共享"的道理。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物件写出了大智慧,用"滴水"这样微小的动作,暗喻学问需要持续积累(像不断滴水磨墨),但又要开放共享(像不盖盖子的井)。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让我们从书桌上的小物件里,自然体会到这些生活哲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