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孝尼第二首此亦乙亥年作(丙子年)

燕市谁同击筑歌,君闲曾否访巢窝。
真看香粉论车载,何止琵琶似甑多。
修竹淀园宜眺赏,偃松萧寺几婆娑。
谪仙不敢重题咏,知有诗人旧日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孝尼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开头两句"燕市谁同击筑歌,君闲曾否访巢窝",用"击筑"(古代乐器)的典故,表达如今在繁华的燕京(北京)已找不到知音共饮高歌的惆怅,同时询问朋友是否去过他们曾经常聚的"巢窝"(可能指某个具体地点或象征性的归宿)。

中间四句通过强烈对比展现社会现实:一边是"香粉论车载"(贵族女子浓妆艳抹、奢侈无度),一边是"琵琶似甑多"(底层艺人像炊具一样多且廉价)。随后笔锋转向自然景物,"修竹淀园"和"偃松萧寺"的幽静之美,暗示只有这些地方还能让人暂时逃离世俗。

最后两句最为耐人寻味:作者自称"谪仙"(被贬下凡的仙人,这里指失意文人),说不敢在此题诗,因为知道早有诗人来过。这既是对前辈文人的致敬,也暗含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在现实压迫下,连写诗抒怀都变得小心翼翼。

全诗通过市井奢靡与自然清幽的对比,知音难觅的孤独,以及文人处境的隐喻,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繁华社会中的精神困境。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每个意象都暗含深意(如"琵琶似甑"的比喻既生动又心酸),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集体苦闷。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