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庆成诗(此以下中都所作)

燕翼传丕绪,龙飞袭庆基。
万年新景命,三岁始亲祠。
脩己崇仁俭,承颜洽孝慈。
和平调玉烛,静谧偃锋旗。
九庙歆禋享,三宫集寿祺。
馨香端可荐,降鉴本无私。
宝律迎长至,觚坛蒇上仪。
贡金来牧伯,执玉列丞疑。
祼鬯清宫后,燔萧太室时。
青城收宿(王本作出素)霭,黄道焕晴曦。
六骥銮舆稳,千牛彩仗移。
声文蒐旧典,誓戒儆前期。
陟配尊皇祖,灵承合大示。
陶匏浮泛齐,茧栗用骍牺。
皦绎圜钟奏,忱恂祝册辞。
夜分风籁静,天近斗杓垂。
圣意弥寅畏,臣心尽肃祗。
钦柴灵下堕,拜胙福来绥。
乐与民同庆,宁颛已受釐。
荣光浮翠辇,欢抃拥彤墀。
日骑屯方罢,云韶乐共随。
一声传入跸,万目望华芝。
丹凤端门耸,金鸡涣号施(王本作徽)。
厖恩沾动植,协气畅华夷。
星拱班徐退,天容喜可知。
乾符宜永握,瑞牒遂停披。
嵩岳声洋溢,钩钤色陆离。
永承长乐养,恭奉未央卮。
锡羡均家国,储祥衍本支。
函生蒙帝力,击壤共春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皇帝举行郊祀大典后写的庆贺之作,用盛大华丽的语言描绘了皇家祭祀的庄严场面和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皇家仪式的宏大场面
诗中详细描写了祭祀流程:从准备祭品("贡金""执玉")、清理祭坛("青城收宿霭"),到仪仗队的壮观("六骥銮舆稳,千牛彩仗移"),再到音乐奏响("圜钟奏")、宣读祝词等。特别生动的是"一声传入跸,万目望华芝"这句,让人仿佛看到百姓翘首观望皇家仪仗的热闹场景。

2. 政治理想的表达
通过"和平调玉烛""协气畅华夷"等句子,诗人想表达这次祭祀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向天下展示国家太平、民族团结的政治宣言。"乐与民同庆"等句则强调皇帝与百姓同乐的理想统治状态。

3. 美好祝愿的寄托
最后部分用"瑞牒""嵩岳声""钩钤色"等祥瑞意象,寄托对王朝长治久安的期待。"击壤共春熙"这个典故(传说尧帝时百姓拍打泥土唱歌颂太平),更是直接表达了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的美好愿望。

全诗虽然满是皇家气派的辞藻,但核心表达的是古代帝王"敬天法祖"的传统思想,以及通过庄严仪式来强化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智慧。诗中反复出现的"孝慈""仁俭"等词,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皇家行为规范的深刻影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