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在外做官的诗人写给朋友的回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牵挂和责任感。
开头两句像是叹气:我在外地当官三年,没能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真惭愧啊!收到你气势雄浑的诗句,更觉得不好意思了。这里用"国恩隆"和"属句雄"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不安。
中间四句像在说家常:分别太久,每次季节变换都会想起你;读到你寄来的诗,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感受到你的情谊。接着笔锋一转,说起自己的工作:春天要操心农民耕种求雨的事,七月又要外出巡查,顶着大风奔波。这些细节让读者看到古代地方官的日常。
最后两句最动人:眼前到处都是逃荒的百姓,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虽然我只有一把剑,但也想为民除害啊!"屠龙"是比喻解决大难题,这里既表现出无力感,又透着不服输的劲头。
全诗就像一封掏心窝子的信,没有华丽辞藻,但把对朋友的思念、对工作的焦虑、对百姓的牵挂写得特别真实。我们能看到一个基层官员的纠结:想干大事却力量有限,但又不愿放弃努力。这种接地气的责任感,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