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
芳树长摇摇,四边多烈风。
黄鹄在其上,养子芳树中。
寒影濯清露,羽毛亦不丰。
托身宁非高,心欲陵苍穹。
回头谓芳树,勿作风中蓬。
大者拔本根,小能伤青葱。
稀枝兼落叶,与子分西东。
芳树谢黄鹄,此言何愚蒙。
风来无时休,将吾谁适从。
汝自慎身口,大造无全功。
黄鹄举翅飞,携子蹑云踪。
后来见芳树,低摧横烟空。
黄鹄在其上,养子芳树中。
寒影濯清露,羽毛亦不丰。
托身宁非高,心欲陵苍穹。
回头谓芳树,勿作风中蓬。
大者拔本根,小能伤青葱。
稀枝兼落叶,与子分西东。
芳树谢黄鹄,此言何愚蒙。
风来无时休,将吾谁适从。
汝自慎身口,大造无全功。
黄鹄举翅飞,携子蹑云踪。
后来见芳树,低摧横烟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芳树和黄鹄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困境与理想追求的故事。
芳树在狂风中摇摆,处境艰难,却依然托举着黄鹄的巢。黄鹄幼鸟羽毛未丰,却心比天高,想要直冲云霄。它回头告诫芳树要站稳脚跟,别被风吹散。芳树却无奈回应:狂风不停,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劝黄鹄自己保重。
最后黄鹄展翅高飞,带着幼鸟冲上云霄,而芳树却在风中低伏,枝叶零落。这个结局形成鲜明对比:黄鹄实现了理想,而芳树依然在现实中挣扎。
诗人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几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1.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芳树的困境vs黄鹄的抱负)
2. 不同处境下的不同选择(芳树被动承受vs黄鹄主动突破)
3. 生存的无奈(芳树明知危险却无力改变)
4. 突破的可能(黄鹄最终飞向高空)
诗中"风"象征着外界的压力与挑战,而"羽毛未丰"则暗示着实力与野心的差距。整首诗用简单的自然场景,道出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