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高禖(主管婚姻生育的神)的盛大仪式,充满神圣感和喜庆氛围。
前两句写主持祭祀的官员们:像汉代著名文臣一样庄重的礼官(视草名臣),和文采胜过司马相如(长卿)的祝祷者,他们认真准备着祭祀流程。三四句用比喻说祭祀诗文写得像吉祥的树叶般美好,仪式音乐结束时大家像梦见猎到熊罴(吉兆)一样欢欣。
中间两句展现祭祀场面:宫殿里摆开百子图案的仪仗(象征多子多福),神明闻到供奉的香气欣然接受三杯薄酒。最后两句写清晨时分,分到祭肉(胙)的官员们踏着朝阳回宫,灿烂阳光照亮树梢,暗示神灵赐福人间。
全诗通过"祝禖-奏乐-陈设-供奉-归程"的时间线,把庄严仪式与人间喜悦完美结合,最后用"煌煌日光"的意象,巧妙传达出"天人感应"的吉祥寓意。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