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塘西卓氏园看梅
两月春苦寒,闭门雨雪中。
名园一昔到,天气初和融。
徐步尽深榛,窅然苔径通。
中有古梅树,阅人自儿童⑴。
花开子孙枝,树亦成老翁。
不知几易主,孤干如焦铜。
良辰与我期,喷雪当晴空。
清香袭襟袂,澹若松下风。
夕阳堕林西,纤月张虚弓。
惭将尘土足,移入笙歌丛(是夕沈氏叔侄置酒演剧故云)。
名园一昔到,天气初和融。
徐步尽深榛,窅然苔径通。
中有古梅树,阅人自儿童⑴。
花开子孙枝,树亦成老翁。
不知几易主,孤干如焦铜。
良辰与我期,喷雪当晴空。
清香袭襟袂,澹若松下风。
夕阳堕林西,纤月张虚弓。
惭将尘土足,移入笙歌丛(是夕沈氏叔侄置酒演剧故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三月三日去塘西卓氏园赏梅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写诗人熬过两个月的寒冷阴雨天,终于等到春暖花开,来到名园赏梅。这里用"一昔到"(突然来到)和"初和融"(刚变暖和)的对比,突出天气转好带来的惊喜。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园中古梅。诗人穿过幽深的小路,发现一棵见证过几代人的老梅树。用"花开子孙枝,树亦成老翁"的拟人手法,把老梅树比作白发苍苍的老人,既写实又生动。"孤干如焦铜"的比喻,形象刻画出梅树历经风霜的沧桑感。
接着写赏梅的美妙体验:在晴朗的天空下,梅花如雪般绽放,清香随风飘来,让人心旷神怡。这里"喷雪"的形容特别传神,把梅花怒放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转入黄昏景象,夕阳西下,新月如弓。诗人自嘲带着尘世俗气,却要参加晚上的酒宴看戏("笙歌丛"指热闹的宴会)。这个结尾既写实又含蓄,暗示了文人雅士在世俗享乐与自然清趣之间的矛盾心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把赏梅的愉悦、对老梅的怜惜、以及面对世俗的无奈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棵"阅人自儿童"的老梅树,它不仅是自然美景,更是岁月变迁的见证者,引发读者对生命、时光的深沉思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