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
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
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
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
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
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
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
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1. 开篇描写:
-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
- 这两句描述了钱塘江在秋季的肃杀景象,以及江流曲折的特点。
-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
- 诗人用“凤阙”和“神京”比喻钱塘江口的壮丽景色,江水好像环绕着京城,阳光似乎在半空中拱卫着京城。
2. 江上景象:
- “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 描述了三地汇集的船只和繁华的市场,鱼盐等物品琳琅满目。
-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
- 写出了秋风拂面,新月伴船的宁静与美好。
3. 观潮盛况:
- “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 描绘了人们聚集起来,共同等待潮水涌来的瞬间,争相目睹潮水横扫的壮观景象。
-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
- 描述了船工屏息以待,渔民争相迎接潮水的到来。
4. 潮水特征:
- “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 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潮水的磅礴气势,如同从远方汇聚而来,震撼人心。
-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
- 描述了潮水中的气泡像海市蜃楼一样变幻莫测,又如同鲛人的房室在阳光下闪烁。
5. 潮水冲击力:
- “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 描绘了鱼沫四溅、海水浑浊的动态画面。
-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
- 比喻潮水形成像玉山般的高墙和如同白雪一样壮观的浪城,强调其规模之宏大。
6. 场景想象:
- “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 想象中有神鼓声仿佛召唤着鲸鱼长驱直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动态。
-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 比喻潮水前列和后队,如同赤鲤和青旌,象征着潮水的有序和壮观。
7. 潮水威力:
- “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 诗中提到潮水似乎可以吞没大海,不需要洗甲兵就能完成。
-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
- 描述了潮水如同蛟龙宫殿般广阔,即使是蚂蚁的土堆也敢与之抗衡。
8. 个人感慨:
- “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 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渴望探寻天汉和玉清的志向。
-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
- 诗人感叹自己多次乘船出海,却未能达到理想之地。
- “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 通过近距离观察钱塘江的险峻,体会了世界的广阔和平静。
-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 最后,诗人感慨于潮水奇观,用简洁的诗句表达出大千世界的壮丽景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既突出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