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参政高公荒政碑
庐山插天千仞青,明公高节逾棱层。
西江月冷秋无际,明公此心清彻底。
厌梁道上豺虎多,手搏不待弓与戈。
前年魃虐遍南国,饥者以充僵者立。
洪州父老遮道傍,上书乞留涕泗滂。
丰碑大字记荒政,要使遗爱如甘棠。
我来观风闻此语,未见仪容心已许。
愿公从此召赴中书堂,早为四海苍生作霖雨。
西江月冷秋无际,明公此心清彻底。
厌梁道上豺虎多,手搏不待弓与戈。
前年魃虐遍南国,饥者以充僵者立。
洪州父老遮道傍,上书乞留涕泗滂。
丰碑大字记荒政,要使遗爱如甘棠。
我来观风闻此语,未见仪容心已许。
愿公从此召赴中书堂,早为四海苍生作霖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高公。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用自然景物比喻高尚品格 开头用"庐山高耸入云"比喻高公的清廉正直,说他的人格比山更巍峨;又用"秋夜冷月"形容他内心如月光般清澈透亮。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品质变得具体可感。
2. 用猛兽比喻民生疾苦 诗中把贪官污吏比作"拦路豺狼",而高公不用武器就能制服它们,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旱灾时百姓"饿得站不稳"的细节描写,凸显了灾情的严重性。
3. 用典故表达百姓爱戴 百姓拦路哭求高公留任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代清官离任时的感人场面。"甘棠"典故(周朝百姓为纪念好官而保护他种过的树)暗示人民希望永远记住高公的功绩。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慨:虽然没见过高公,但已被他的事迹感动,希望朝廷重用这样的人才,让他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作霖雨"即像及时雨一样救民于苦难)。
全诗用百姓视角写官员政绩,没有空洞赞美,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和比喻,塑造了一位办实事、得民心的父母官形象。语言通俗但情感真挚,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好官与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