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送宁子仪归洛
异时从公游,颇恨相得(原校:一作见)晚。
同参长芦禅,共听资福板。
公今三年病,我亦百事懒。
春风广陵城,笑语有未款。
嵩阳有(原校:一作眇)归路,河水渐清暖。
岂无一言赠,慰此千里远。
青松老合抱,意不在俗眼。
岂如山上苗,共尽白日短。
一身随药囊,万事付茗碗。
炉烟袅晴窗,自足了迟缓。
奈何孔文举,苦思坐客满。
更知苏门公,远效嵇中散。
舟行傥见念,此语试三反。
同参长芦禅,共听资福板。
公今三年病,我亦百事懒。
春风广陵城,笑语有未款。
嵩阳有(原校:一作眇)归路,河水渐清暖。
岂无一言赠,慰此千里远。
青松老合抱,意不在俗眼。
岂如山上苗,共尽白日短。
一身随药囊,万事付茗碗。
炉烟袅晴窗,自足了迟缓。
奈何孔文举,苦思坐客满。
更知苏门公,远效嵇中散。
舟行傥见念,此语试三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给朋友宁子仪的送别之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情感真挚,充满遗憾
开头就直白地说:以前和你一起游玩,总觉得认识你太晚了!两人一起参禅、听佛经,志趣相投。但现在你病了三年,我也变得懒散,在春风中的广陵城(扬州)重逢,却没能好好畅谈,心里很不是滋味。
临别赠言,意味深长
朋友要回嵩阳(洛阳附近),诗人想送句话给他。他说:青松虽然老去,但它的价值不在俗人眼里;山上的小苗虽然鲜嫩,却活不过一天。这是在劝朋友:别在意世俗眼光,像青松一样保持高洁,别学小苗追求短暂浮华。
超脱世俗,追求自在
诗人描述自己的生活:随身带药、喝茶度日,看炉烟袅袅,觉得慢生活也挺好。但他也自嘲:自己像孔融(东汉名士)一样喜欢热闹,又想像苏门先生(隐士)和嵇康(魏晋名士)那样清高。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
最后叮嘱,情谊深厚
结尾说:如果你在船上想起我,请多想想这些话。简单一句叮嘱,却透露出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
全诗亮点
- 用"青松"和"山苗"的对比,劝朋友看淡名利
- "炉烟袅晴窗"等生活化描写,让人感受到闲适
- 不掩饰自己的矛盾心理,显得真实可爱
- 语言朴实却情深意长,没有华丽辞藻却打动人心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不在乎朝夕相处,而在于心灵相通;人生不必追求表面热闹,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