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弥日子弟来共饮

昨日至城中,冒雪独来去。
衣冲郭外寒,屐折池边路。
今朝启扉视,荒砌积已深。
城中人来言,门巷几莫寻。
里居四十年,不忆有此雪。
应缘心识清,始见今奇绝。
园如水面云,黏天平不动。
山川与城郭,尽作湖涛涌。
千林复万树,殊怪不可图。
纷披珠璎珞,争耸白珊瑚。
对之心怡旷,亦觉兴萧索。
缅想山阴人,风流竟谁托。
何意二三子,相携陪醉游。
茅檐晚吹发,恍惚漾轻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共饮赏雪的闲适心境。全诗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独行赏雪的铺垫(前八句)
诗人先回忆昨日独自冒雪进城的场景:衣服沾满寒气,木屐在结冰的池边小路咯吱作响。今早推门发现积雪更深,连城里人都说巷子快被雪埋了。这里用"屐折池边路""门巷几莫寻"等生活化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场四十年未遇的大雪的厚重。

2. 奇幻雪景的描绘(中间八句)
诗人用一连串绝妙比喻构建童话般的雪世界:积雪的园子像凝固的云彩贴在天边,山川城郭如波涛翻涌的湖面。最精彩的是把挂雪的树林比作"珠璎珞"和"白珊瑚",既写出晶莹剔透的质感,又赋予静态雪景动态的美感。这种将平凡景物写出仙境的笔法,正是诗人所说的"心识清"——用澄澈心灵才能发现寻常中的奇绝。

3. 共饮抒怀的转折(最后八句)
面对壮丽雪景,诗人却莫名感到寂寥,联想到东晋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暗叹当今难觅这般雅士。这时笔锋一转,几位友人携酒而来,茅檐下晚风轻拂,酒酣耳热间竟错觉乘着小船漂游。这个温馨结尾化解了前文的孤独感,说明真正的风雅不在独赏,而在与知己共享自然之美。

全诗妙在将生活琐事(折屐、积雪)与奇幻想象(云园、珊瑚林)自然融合,最后回归温暖的人情味。就像用手机拍下雪景发朋友圈,却意外等来老友相约涮火锅——这种从孤独到欢聚的情绪转变,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