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阴雨时游览飞英寺的闲适场景,充满宁静禅意。
开头写春天阴云笼罩城墙,春花初绽游人稀少,营造出幽静氛围。诗人喜欢城北这种清幽,从早逛到晚都忘了回家。接着写他盘旋登上寺塔(窣堵即佛塔),尽情眺望雨后清新的阳光。
中间四句很有画面感:春风带着寒意轻拂脸庞,细雨悄悄打湿衣衫。僧人像对待所有游客一样,来人就开门迎接,人走就关门送客。这种机械的迎送看似有形式,实则暗含禅机——僧人内心空明,早已超脱世俗的是非纷扰。
全诗妙在通过"迹"与"心"的对比:僧人虽然做着迎来送往的俗务,内心却保持超然。这种"身在红尘,心在方外"的境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细雨、春风、古塔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