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声绕红楼

工吹笛,妓皆以柳黄为衣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平声前舞丝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场景,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音乐的灵动,还暗含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

上片(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
1. 开篇用"十亩梅花"营造出震撼的视觉——大片梅花像雪一样纷飞,清冷的香气中,有人长时间携手漫步。这里"冷香"既写梅花的清香,也暗示了高洁的情趣。
2. "两年不到"突然转入回忆,断桥边的笛声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吹笛人可能是歌妓,用音乐唤起诗人的情感共鸣。

下片(后四句)转向更生动的拟人化描写:
1. 垂杨和春风被赋予人性——杨柳嫉妒别人衣衫的翠绿,春风就帮它染成仙衣般漂亮。这里把自然景物写活了,春风像服装设计师,杨柳像爱美的小姑娘。
2. 结尾更有趣:杨柳反过来嫉妒舞女的细腰,在歌声中随风起舞。用"丝丝"形容柳条飘舞,既像舞姿又像笛声余韵,把音乐、舞蹈和自然景物完美融合。

全词妙在:
- 用"妒"字串联起景物间的互动,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
- 笛声、舞姿、柳条形成多重艺术交织
- 表面写景,实则流露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就像欣赏一支春日圆舞曲,有梅花的视觉盛宴,有笛声的听觉享受,还有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舞的灵动之美。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