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长江边远望故乡时的复杂心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万里长江边,去国同目粲":诗人站在万里长江边,回望已经远离的故国。"目粲"形容眼睛明亮有神,这里暗示虽然离乡背井,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依然鲜明。就像现代人离开家乡后,每每想起家乡的人和事,记忆依然鲜活生动。
后两句"青山意不尽,皇天照嗟叹":眼前连绵的青山似乎承载着说不尽的愁绪,苍天在上,仿佛也在为游子的叹息而感伤。这里的"青山"象征着阻隔,就像现在异地工作的人看着远山,感觉它们隔断了自己与家乡的联系;"皇天照嗟叹"则用拟人手法,让天空也有了情感,仿佛在同情游子的遭遇。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长江、青山这些具体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思乡之情
2. 通过"目粲"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对故乡记忆的清晰
3. 最后让天地都参与情感表达,扩大了诗的意境
4. 短短四句就包含了空间(长江边)、时间(离乡后)、情感(叹息)多个维度
就像现代人拍下一张长江边的照片,配文表达想家的心情一样,古人用诗歌这种形式,把类似的情感永恒地记录了下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