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讽刺了南宋时期主和派的懦弱无能,同时歌颂了皇帝亲征的胜利。
前两句说:金兵(胡儿)哪敢轻易渡过长江(江沱)来犯?之前那些主张求和的谋臣真是大错特错。这里用"岂敢"二字充满讽刺,暗示敌人其实没那么可怕,是主和派自己吓自己。
后两句更辛辣:那些主张投降的奸臣现在羞不羞愧?比比看吧,到底是当初主和的人多,还是现在主战的人多!"为问奸谀羞死未"这句特别犀利,直接骂那些人是"奸谀(阿谀奉承的奸臣)",说他们该羞愧到死。"较量"二字则带着胜利者的骄傲,暗示主战派终于扬眉吐气了。
全诗就像一篇战斗檄文,没有文绉绉的典故,而是用"讲和""奸臣""羞死"这些直白的词,让老百姓都能听懂。最妙的是最后那个反问句,让读者自然想到:果然还是主战派更有骨气!这种痛快淋漓的讽刺,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