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其二》是一首回应友人的诗,表达了对友人思念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篁竹荒茅五亩馀,生涯山蕨与泉鱼: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诗人住在一个有五亩多篁竹和荒茅的地方,他的生活主要依赖山里的蕨菜和泉水中的鱼。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一种隐逸的意味。
2.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家贫”说明诗人家庭贫困,“殖货”是指经商贸易,而“羞端木”则是暗用端木赐的故事,表示诗人虽然贫困但不屑于从事商业贸易来致富。“乡里传书比仲舒”则是赞美友人家书信传递乡里,堪比汉代仲舒(可能是指汉代儒学大家董仲舒)。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也透露出自己的清贫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
3. 白日忆君聊远望(张本作望远),青林嗟我似逃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生活状态。“白日忆君聊远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青林嗟我似逃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感慨,觉得自己像是在逃避现实。这里的“逃虚”给人一种隐逸出世的感觉,体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4.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这两句再次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来信的期待。“春风渺渺乌塘尾”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漫得东来一纸书”则表达了诗人对收到远方友人书信的期待和欣喜。这里的“东来”与前面的诗句相呼应,暗示了友人来自诗人的东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知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隐逸超脱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歌颂,使诗歌充满了韵味和感染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