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六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峨峨贵人山,下有贵人村。
桓桓陈将军,将乃出将门。
七闽拓为八,千里张军屯。
至今漳之人,庙祀丰鸡豚。
英灵及台岛,歌舞陈清樽。
我昔瞻遗像,冕旒抑何尊?
想见辟土时,仗钺群蛮奔。
抚绥闽越人,舆台皆感恩。
方今重阃寄,边海开雄藩。
海风自西来,山气日氤氲。
欲访山下人,或有将种存。
桓桓陈将军,将乃出将门。
七闽拓为八,千里张军屯。
至今漳之人,庙祀丰鸡豚。
英灵及台岛,歌舞陈清樽。
我昔瞻遗像,冕旒抑何尊?
想见辟土时,仗钺群蛮奔。
抚绥闽越人,舆台皆感恩。
方今重阃寄,边海开雄藩。
海风自西来,山气日氤氲。
欲访山下人,或有将种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福建漳州一位叫陈将军的历史人物,歌颂他开拓疆土、保卫百姓的功绩。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开头介绍陈将军的来历:他家住贵人山下的贵人村,是将门之后,后来成为镇守福建的将军。他把福建七闽扩展为八闽,建立军屯保卫边疆。
2. 中间写人们对他的纪念:漳州百姓至今还在庙里用鸡猪祭祀他,台湾地区也设歌舞美酒纪念他。诗人曾见过他的画像,头戴冠冕非常威严,想象他当年持剑开疆拓土、安抚百姓的场景。
3. 最后写现在的景象:如今海防依然重要,海风吹拂、山雾缭绕。诗人想寻访将军的后人,或许还有将门血脉留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峨峨""桓桓"等叠词描绘出高山和将军的雄伟形象 - 通过庙祀、画像等细节,展现人们对英雄的世代怀念 - 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表达对英雄精神的传承期待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对保家卫国者的敬仰
就像我们现在纪念革命先烈一样,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为民造福的英雄,人民会永远铭记。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