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亡友故宅

草没门前路,葵荒井畔园。
乱泉通废沼,败屋露颓垣。
已觉鸡豚散,空馀鸟雀喧。
欲行还复止,寒日向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亡友故居时看到的荒凉景象,流露出深切的哀伤与孤独感。

前四句用一系列破败的景物描写:门前长满杂草,菜园里的葵菜枯萎,泉水乱流进废弃的池塘,破旧的房屋露出倒塌的围墙。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人去楼空的凄凉图景,暗示着友人离世后,曾经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已无人打理。

五六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过去热闹的鸡猪等家禽家畜都不见了,只剩下鸟雀的叫声显得格外刺耳。这里用"空馀"二字,突出了物是人非的落寞。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行为和心理:他想要离开却又停下脚步,在寒冷的黄昏中徘徊不去。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矛盾的心理状态——既不忍面对这凄凉的场景,又舍不得就此告别与亡友有关的一切。"寒日向黄昏"的结尾,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诗人沉重的心情,就像这即将逝去的冬日阳光一样黯淡。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悲痛,但通过对荒废故居的细致描写和诗人举动的刻画,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对亡友的怀念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