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论深青色》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蟋蟀(蛐蛐)的形象和战斗风采。
前两句写蟋蟀的外表:深青色的身体像沉淀的淤泥般厚重,紫色的头部和青色的颈项搭配得恰到好处。这里用"污泥"形容颜色,不是贬义,而是突出其浓重沉稳的特质。
后两句转到蟋蟀的战斗能力:长而锋利的牙齿、饱满的腹部和光洁的白色花纹,暗示这是一只健壮善斗的蟋蟀。最后一句最有意思——这只蟋蟀能一直战斗到深秋,带着胜利的荣誉归来。"花带归"可能是说它带着胜利者佩戴的花饰凯旋,也可能是说它战斗到菊花开放的季节。
全诗短短四句,既精准刻画了蟋蟀的威武外形,又通过"鬭到秋深"的想象,赋予这个小生命英雄般的色彩。诗人观察细致,用日常事物作比喻(如污泥),让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诗意。最妙的是最后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这只蟋蟀究竟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战斗?它又是如何带着"花带"荣耀归来的?这种留白让短短的小诗余味悠长。
贾似道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宋理宗驾崩后,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九年(1273),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