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浮梁戴布政母恭人

懿德徽音世范模,忽捐荣养入蓬壶。
八旬四岁古稀有,七子廿孙今更无。
返哺空闻啼宰木,伤心不忍致生刍。
牛眠冈上埋朱翟,一道龙光夜月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去世的戴姓官员母亲的悼词,用温暖而庄重的语言赞颂了她的一生。

开头两句说这位母亲品德高尚("懿德徽音"),是世人学习的榜样("世范模"),如今离开人世("入蓬壶"指去世)。这里用"蓬壶"代指仙境,暗示老人家是去往更好的地方。

中间四句具体描述她的生平:84岁高龄在古代很罕见("古稀有"),更难得的是她养育了七个孩子和二十个孙子,这在当时是非常圆满的福气。现在儿女们想报答养育之恩("返哺"),却只能在坟前哭泣("啼宰木"指在墓前哀哭),连送一束青草("生刍"是古代祭品)都因为太伤心而难以做到。

最后两句描写墓地景象:她的坟墓选在风水宝地("牛眠冈"是吉祥的葬地),陪葬着华美的首饰("朱翟")。夜晚月光照在墓碑上("龙光"指月光),显得庄重而孤独。这个画面既突显了逝者的尊贵,也表达了生者的思念。

全诗通过具体数字(84岁、7子20孙)、生动画面(月光下的墓地)和对比手法(生前圆满与死后哀伤),让读者感受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离世后,家人既为她的一生感到欣慰,又为失去她而悲痛的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