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溪索题红豆斋诗册二首 其一

东田西涧势相参,此本如今恰有三。
一点丹砂非俗物,居然鼎足占江南⑴。

现代解析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名为《研溪索题红豆斋诗册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和某种物品独特地位的诗歌。

首先,诗的前两句“东田西涧势相参,此本如今恰有三。”描述了东方的田地和西方的溪涧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景象。这里可能也暗示了某种地理位置或者自然环境,可能是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或者山水景色。然后提到“此本如今恰有三”,可能是指这样的环境或者景象恰好有三个,可能是三个地方或者三个景点。

接下来的两句“一点丹砂非俗物,居然鼎足占江南”,是对某物品的描绘。这个物品可能是一种珍贵的红豆或者其他什么事物。“一点丹砂”可能是对这个物品特性的描述,比如颜色鲜艳如同朱砂,或者有着独特的红色标记。“非俗物”说明这个物品不是普通的东西,有独特的价值或者地位。最后一句中的“居然鼎足占江南”,可能表示这个物品在江南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影响力或者地位。这里的“鼎足”可以象征着重要的地位或者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生动自然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和某个物品的独特价值。同时通过对物品地位的描述,展现了这个物品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让人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韵味和情感。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