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者对劝他重新做官的人做出的回应,字里行间透露出看透世事的豁达和坚持自我的倔强。
前两句直截了当表明态度:自己对这个世道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剩下的日子就该像废弃物品一样被抛弃。这里用"弃捐"(丢垃圾)形容自己,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官场价值的否定。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原因:功名对自己就像破扫帚一样不值钱,余生只愿与残旧书籍为伴。别人说他呆傻固执,他也坦然承认自己就是这种"不圆滑"的性格。这里的"呆戆"和"性偏"表面是缺点,实则是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骄傲。
最后两句反问最有力量:都白头之年了,谁还愿意为世俗事务点头哈腰呢?"俯仰"这个动作既指官场中的卑躬屈膝,也暗示人生已到暮年,不愿再勉强自己。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骨气。就像现代人说的"不想为了五斗米折腰",诗人宁愿被人说固执,也不愿违背本心去迎合官场。这种"老了就做自己"的洒脱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