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春夜棠村公席上观小伶演剧,同蛟门赋
小部钧天夜奏,听来如醉春酲。
赢得司空曾见惯,偏爱杜牧多情。
记取当筵红豆,能消几束吴绫。
锦瑟初停再鼓,琼丹细酌还倾。
剩有鲛人珠一颗,彩鸾驾出云軿。
惆怅马融帐底,风流那减安陵。
赢得司空曾见惯,偏爱杜牧多情。
记取当筵红豆,能消几束吴绫。
锦瑟初停再鼓,琼丹细酌还倾。
剩有鲛人珠一颗,彩鸾驾出云軿。
惆怅马融帐底,风流那减安陵。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春夜宴会上观看小演员表演的场景,充满声色享受与人生感慨。
上片写表演的醉人魅力: 1. "小部钧天夜奏"用夸张手法,把民间小乐队的演奏比作天庭仙乐,突出表演的精妙。 2. "听来如醉春酲"用双重比喻,说乐声让人像喝醉又像被春酒陶醉,强调艺术感染力。 3. 借用"司空见惯"(官员看惯歌舞)和杜牧(风流才子)的典故,暗示自己既熟悉这种场合又情不自禁被吸引。 4. "红豆"象征相思,"吴绫"指贵重丝绸,用"几束丝绸能换多少相思"的意象,暗喻艺术的无价。
下片写宴饮的奢华与感慨: 1. "锦瑟""琼丹"展现乐器华美、酒器精致,宴会歌舞不休、美酒不断的热闹场面。 2. "鲛人珠""彩鸾云軿"用神话意象(鲛人泪化珍珠、仙鸟驾云车),将表演升华到仙境般美妙。 3. 结尾突然转折:在东汉马融(大学者)的帐幕里,暗藏风流不比安陵(美男子)差的惆怅,暗示即便在学术场合也难掩对声色之美的向往。
全词通过: - 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宴会与神话想象交织) - 感官描写(听觉的乐声、视觉的华服美器) - 巧妙用典(杜牧、马融等历史人物) 展现了一场令人沉醉的艺术盛宴,同时透露出知识分子在世俗享乐与精神追求间的微妙矛盾。最后"风流不减"的自嘲,更添几分真实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