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语功名余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词借古讽今,通过东汉隐士严子陵的故事,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上阕开篇用"汉事正犹豫"暗喻现实社会的动荡,而严子陵(严陵)却选择超脱世俗。他当年把象征权力的钓竿(丝纶)随手一扔,连象征江山的九鼎都看不上,这种气魄令人肃然起敬。他说史书留名(竹帛)不是自己的追求,只想像大鹏(腾骞)一样自由翱翔。

下阕把云台(功臣画像之地)和钓台对比:多年过去,人们还记得严子陵的汉家衣冠,而那些追逐功名的人如今何在?百战功名终成尘土。最后词人笑看桐江上那些"钓名船"——表面是钓鱼,实则是沽名钓誉之徒,与严子陵的真隐士形成鲜明对比。

全词妙在把历史典故用得鲜活生动,通过"钓鱼"这个意象的反复对比(真钓鱼vs钓功名),既赞美了真隐士的风骨,又讽刺了假清高的虚伪。语言看似洒脱不羁,实则暗含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传递出"功名如浮云"的人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