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斋太一宫即事五首

碧篠珍丛北户阴,时时天籁著风琴。
体中痴黠何须判,一夜甘为洛客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刻的夜晚场景。诗中,“碧篠珍丛北户阴”描绘了北窗外的竹林,绿意盎然,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接着,“时时天籁著风琴”用“天籁”来形容自然的声音,像是风中传来的琴声,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

诗的后两句,“体中痴黠何须判,一夜甘为洛客吟”,则转向了内心的感受。这里的“痴黠”指的是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痴迷也有智慧。诗人认为这些情感无需去评判或分析,只需在这样一个夜晚,像一位来自洛阳的客人一样,静静地吟咏,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外在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深邃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内心情感的淡然态度,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美。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