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止遽轩》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首先,诗中“我如万斛船,岁久腰已懒”用“万斛船”比喻自己,意思是自己像一艘承载了无数重物的船,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感到疲惫不堪,腰都懒了。这是一种对生活压力的形象化表达,暗示了作者在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负担。
接着,“谁能逐相师,终日问手板”表达了作者对忙碌生活的厌倦。这里的“逐相师”和“问手板”可以理解为追逐名利、忙于事务,作者感叹自己整天忙碌,却不知道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去谋一寸安,辄被三尺挽”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想要寻找一点安宁,却总是被各种琐事牵绊。这里的“一寸安”是形容一点点内心的平静,而“三尺挽”则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牵绊,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最后,“怜公谢蛮触,鼓卧旗亦偃”中,“蛮触”可以理解为争斗、冲突,“鼓卧旗偃”则是停止战斗的象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纷争的厌倦,希望远离争斗,回归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忙碌生活的反思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传达了一种在纷繁世界中寻求心灵栖息的情感。它提醒我们,生活不仅仅是奔波劳碌,也需要停下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