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 其四十八

簸土扬尘,金刚正体。
七颠八倒,大寂定门。
排空烟嶂添愁色,著雨林花带泪痕(佛涅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偈颂五十一首》其中的第四十八首,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诗。下面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为你分析这首诗。

首先,从字面上看,“簸土扬尘”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经历的风风土土,意指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金刚正体”则象征坚韧不拔的佛性或者人格。这里面有一个坚韧与脆弱的对比:虽然经历艰难困苦,但人的本质仍然坚韧不变。

接下来,“七颠八倒”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变化无常,或者内心世界的混乱不安。然而,即便在经历种种变迁和动荡,只要保持内心的安定和平静,就能达到“大寂定门”。这里的“大寂定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内心的境界,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然后,“排空烟嶂添愁色”描述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像是烟雾缭绕的屏障,给人们带来忧郁和困扰。“著雨林花带泪痕(佛涅槃)”则表达了即便生活中有苦难和悲伤,但在佛性的照耀下,这些痛苦都会像雨林中的花朵上的泪痕一样,最终会被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这里的“佛涅槃”可以理解为超越痛苦,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平静,就能超越痛苦,达到内心的净化和平静。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