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郊外的尊者——东皋伯远法师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境界。
首联“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点明了法师的隐居之地,一个简朴的小屋,远离尘嚣。这里“屠苏”指的是简陋的居所,而“睹史居”则暗示法师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颔联“切柏代香朝演法,卷帘进月夜抽书”,进一步描绘了法师的日常生活。清晨,他切柏木代替香火,开始一天的讲经说法;夜晚,他卷起帘子,让月光洒进来,静静地读书。这两句展现了法师的简朴与专注,他不在乎物质的奢华,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颈联“村园果熟秋霜后,花径苔生宿雨馀”,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自然变化,暗示了法师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雨后的花径长满了青苔,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常态,也象征着法师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尾联“心境两忘诸幻灭,更于何处觅真如”,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法师已经达到了“心境两忘”的境界,即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幻象,也不再被内心的杂念所困扰。他超越了世俗的纷扰,找到了内心的真如——即佛家所说的真实本性。这里“真如”指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也是法师修行的最终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法师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法师不在乎外界的繁华,专注于内心的修行,最终达到了“心境两忘”的境界。这种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