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苏幕遮》描绘了一幅夏夜泛舟大明湖的清新画卷,语言浅白却充满画面感。
上片从大场景切入:月光下的画船缓缓行驶,古亭静静矗立,朱红栏杆环绕。作者用"百顷明湖三万户"的对比,突显湖面的广阔宁静,而"一点渔灯"的细节更反衬出夜色的静谧,仿佛整个天地间只有这一星灯火在陪伴游人。
下片转入动态描写:船桨划开水面,荷香随风飘来。有趣的是,明明听说湖边满是青翠荷叶,结果视线全被茂密的芦花挡住,绕遍湖湾都看不见荷叶踪影。这种"只闻其香不见其形"的写法,既制造了小小的悬念,又透露出几分俏皮的遗憾,让寻常的游湖经历顿时生动起来。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画船""朱栏""渔灯"等明暗交错的色彩,构成月光下的水墨效果;二是通过嗅觉(荷香)与视觉(芦花遮挡)的冲突,增强画面立体感;三是结尾的意外转折,把普通的游湖写出了寻宝般的趣味,让人会心一笑。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