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闲适之乐。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每天睡到自然醒,窗外就是层层叠叠的青山。这种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彻底的放松和自由,完全摆脱了世俗的忙碌和压力。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居环境的优美:高大的竹子仿佛能触摸到云彩,显示出大地的生机勃勃;细细的泉水叮咚作响,像玉石碰撞般清脆悦耳。墙头的枇杷金黄饱满,篱笆边的杨梅红得发亮,像火一样鲜艳。这些描写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充满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能闻到果香、听到水声。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样的快乐只愿与山中的鸟兽共享,决不让世俗的车马喧嚣打破这份宁静。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彻底拒绝。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勾勒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没有刻意说理,但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意捕捉,自然流露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难得的闲适与美好。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