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见拙诗拓戏题

塔上烟煤句,何人勒此中。
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
蚀去宜苔藓,销来仗雨风。
而今真入石,泥土被丹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段有趣的经历:诗人看到自己以前随手写的诗被人刻在定州塔的墙壁上,觉得既好笑又感慨。

前两句说:塔上黑乎乎的刻字是谁刻上去的?原来是我自己以前写的诗。这里用"烟煤"形容字迹模糊,像被煤烟熏过一样。

中间四句用自嘲的语气说:这些字写得像蚯蚓爬行(鸣虚聊以蚓),像虫子乱爬(篆壁偶如虫)。本来就该让青苔盖住(蚀去宜苔藓),让风雨冲刷掉(销来仗雨风)——意思是当初随手写的拙劣诗句不值得留存。

最后两句转折:没想到现在真被刻在石头上了(而今真入石),还涂上了鲜红的颜料(泥土被丹红)。这里既有对自己诗句被重视的意外,也暗含一丝欣慰。

全诗妙在把一件小事写得生动有趣,用蚯蚓、虫子比喻自己字丑,用苔藓风雨表示本该消失,结果反而被郑重保存,形成幽默反差。透过自嘲的语气,能感受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文字被认可的微妙喜悦。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