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日门人华云来自汪司成器之所致吾师少师西涯先生之讣哭已有作
忽自司成得讣音,燕山湘水夜沈沈。百年恩义师兼父,千载文章古在今。
无路可奔空缟素,有身堪铸乏黄金。京华北斗遥瞻处,泣对朱弦欲毁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得知恩师去世后写下的悼念之作,情感真挚动人。
开头两句写学生突然从老师同事那里得知噩耗,燕山(北方)和湘水(南方)都笼罩在沉重的夜色中,暗示悲痛之情遍布天地。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哀思:老师既是传道授业的恩师,又像父亲般关怀学生,这种情谊延续百年;老师的文章成就会流传千古。学生想立刻奔丧却无法实现,只能穿着丧服空自悲痛;想为老师铸造雕像纪念,却又没有足够的金钱。
最后两句用象征手法:遥望京城方向(老师所在之处),只能对着琴弦哭泣,悲痛到想把琴毁掉。这里"毁琴"用伯牙为知音子期绝弦的典故,表示失去老师后,自己再也无心学问了。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浓烈,通过"师兼父"的比喻、想奔丧不能的无奈、想铸像无钱的遗憾等细节,把学生对老师那种亦师亦父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用"毁琴"的典故收尾,更凸显了知音难觅、恩师难遇的永恒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