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山水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用“水浅舟胶细作鳞”来形容水面平静,小船缓缓前行,仿佛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细腻的波纹。接着,“半篙撑过石𥻘𥻘”则进一步描绘了船夫用竹篙轻轻撑船,穿过石滩的情景,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然后,诗人通过“风传茅店楝花信,山作画家荷叶皴”将自然景色与艺术相结合。微风从茅草屋中传来,带来了楝花的气息,而远处的山峰则像画家笔下的荷叶纹理,充满了艺术美感。这里,诗人用“荷叶皴”比喻山的形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接下来,“鼓角自鸣孤戍垒,江湖暗老独游人”则转向了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孤寂的戍垒中,鼓角声仿佛在自我鸣响,而江湖中的独行者则在不知不觉中老去。这两句诗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邮签不用长年报,熟路重来免问津”表达了诗人对熟悉旅途的自信与从容。他不再需要邮签来传递消息,因为他对这条路已经非常熟悉,不需要再问路。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从容自信的生活态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