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谒晋祠(二○○七年)

故说桐封信渺茫,灵莹一脉溯陶唐。
空祠出鸟归山阁,列桷吹尘落沼梁。
齐览帝铭誇禹域,谁看周柏立戎疆。
古源自有其神在,圣母焉能即邑姜。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重谒晋祠(二○○七年)》是一首描述晋祠景色和历史背景的诗歌。晋祠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代表之一,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描绘了晋祠的美丽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联“故说桐封信渺茫,灵莹一脉溯陶唐。”描述了晋祠的古老历史和神秘感。“桐封信”可能是指古代的传说或历史记载,而“渺茫”则表达了历史的悠远和难以追溯的感觉。“灵莹一脉溯陶唐”则表达了晋祠的古老源头可以追溯到陶唐时期。

颔联“空祠出鸟归山阁,列桷吹尘落沼梁。”进一步描绘了晋祠的景色。这里的“空祠”可能是指庙宇或者殿堂,而“出鸟归山阁”则形象地描绘了晋祠周围的自然环境,鸟儿自由地出入于山林之间。“列桷吹尘落沼梁”则可能是在描述庙宇的古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风吹起的尘埃落在建筑的横梁上。

颈联“齐览帝铭誇禹域,谁看周柏立戎疆。”则涉及到晋祠的历史背景。这里的“齐览帝铭”可能是指晋祠中保存的古代皇帝的铭文或者碑刻。“誇禹域”则表达了对古代伟大君主禹的赞美。“周柏立戎疆”则是在描述晋祠中的一棵古老的柏树,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并在这里屹立不倒。

尾联“古源自有其神在,圣母焉能即邑姜。”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这里的“古源自有其神在”表达了对晋祠悠久历史和神秘感的赞美。“圣母焉能即邑姜”则是具体提到了晋祠中的圣母像,表达了作者对圣母的尊敬和崇拜。同时,也强调了晋祠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描绘了晋祠的美丽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赞美了晋祠的古老历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并强调了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代表的重要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