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郑抚干诗卷后

本合金闺去,翻来玉垒游。
边尘凝不动,诗债索相酬。
自得清新庾,非关锻鍊周。
云台家体格,文馆祖风流。
冀北虽蒙顾,辽东祗自羞。
好传江上女,歌向竹枝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文人离开京城舒适生活,跑到边疆地区游历的故事。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四句说:本来该在京城当官(金闺指豪华官邸),却跑到四川山区(玉垒指成都一带)。边疆没有战事(边尘不动),正好可以专心写诗还文债。这里"诗债"指欠别人的诗作,用幽默口吻说写诗像还债一样。

中间四句夸朋友的诗写得好:像南北朝诗人庾信一样清新自然,不像周朝人刻意雕琢文字。既有云台将相的雄健体格(云台是东汉表彰功臣的地方),又继承了文馆的儒雅风流(文馆指文人聚集地)。

最后四句是自谦:虽然得到北方贤士赏识(冀北代指中原),但在辽东(边疆)仍自愧不如。希望自己的诗能像民歌竹枝词一样,被江上女子传唱。这里用"竹枝秋"点出诗歌的民间风味。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诗债"这种生活化比喻,把写诗说得像日常琐事
2. 通过"金闺"和"玉垒"的对比,展现文人主动选择艰苦环境
3. 结尾想象诗歌被百姓传唱,体现作者对民间文学的向往
4. 用历史典故夸人时很自然,不显得掉书袋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才华不需要刻意修饰,好诗应该像民歌一样自然流传。通过朋友的诗卷,表达了作者对朴实文风的推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