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璋老清閟轩
典午接曹氏,其风扇浮虚。
当时波浪从,高谈乃其馀。
竹诚松柏流,一日不可无。
子猷为此语,千古谁能渝。
堂堂韩退之,议论荀扬徒。
咏竹美清閟,长篇载诸书。
吉祥在无为,隐若西南隅。
我来过梅雨,新竹环精庐。
风梢弄苍筤,日影穿扶疏。
高标挺直节,劲特凌万夫。
道人谓予言,吾方葺吾居。
公其为吾名,要令与实符。
清閟退之咏,是轩良不孤。
何当对此君,搜吟更踌躇。
当时波浪从,高谈乃其馀。
竹诚松柏流,一日不可无。
子猷为此语,千古谁能渝。
堂堂韩退之,议论荀扬徒。
咏竹美清閟,长篇载诸书。
吉祥在无为,隐若西南隅。
我来过梅雨,新竹环精庐。
风梢弄苍筤,日影穿扶疏。
高标挺直节,劲特凌万夫。
道人谓予言,吾方葺吾居。
公其为吾名,要令与实符。
清閟退之咏,是轩良不孤。
何当对此君,搜吟更踌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题璋老清閟轩》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坚定气节的赞美。诗人以竹子为象征,传达出一种清雅、坚韧的精神境界。
首先,诗人提到“典午接曹氏”,暗指历史变迁,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真正的高尚品质是不会被浮华所动摇的。接着,诗人用“竹诚松柏流”来形容竹子如松柏般坚韧,这种品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竹子在这里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
诗人还提到“子猷为此语,千古谁能渝”,意思是说,像子猷这样的人所说的话,千百年来都不会改变。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象征意义——坚定不移的气节。
接下来,诗人赞美了韩愈(韩退之),认为他的议论像荀子和扬雄一样卓越。韩愈曾写过咏竹的诗,赞美竹子的清雅与高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梅雨季节来到精庐(一种清幽的居所)时,看到新竹环绕的景象。竹子在风中摇曳,阳光穿过竹叶,显得格外美丽。竹子高耸挺直,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与竹子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到“道人谓予言,吾方葺吾居”,意思是说,道士告诉我,他正在修缮自己的居所,希望我为他起一个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名字。诗人认为,韩愈所咏的“清閟”之名非常适合这个居所,因为它与竹子的清雅气质相符。
整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坚定气节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竹子这一象征物,展现了一种不受世俗浮华影响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