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来时还似去时天,欲道来时已惘然。
祇有松江桥下水,无情长送去来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来时”和“去时”的情景,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怅惘和无奈。诗中的“来时还似去时天”表明,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天空、环境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如故。然而,人的心境却已经大不相同,想再描述当初来时的心情,却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些迷茫。

最有趣的是最后两句:“祇有松江桥下水,无情长送去来船。”松江的流水是无情的,它不停地流淌,送走了一艘又一艘来往的船只,仿佛在告诉人们,时间也是这样无情地流逝,带走了过去的一切。这种对比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让读者意识到,尽管自然景物看似不变,但人生中的许多东西却已经悄然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读来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