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二首 其二

杨柳三春树,年年别恨长。
曲中官渡月,枝上塞门霜。
红粉倡园色,黄沙剑客妆。
金鞭不可赠,攀折暮情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杨柳为线索,描绘了离别的愁绪和边塞的苍凉。

前两句点明主题:三月的杨柳年年繁茂,但人们面对它时总会勾起离别的伤感。这里用杨柳的生机反衬人间的别离之苦。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画面展开:一边是官渡(送别之地)的月色下有人吹奏离曲,另一边是边塞的杨柳枝上凝结着寒霜;一边是歌舞场中红粉佳人的柔美,另一边是黄沙漫天中仗剑侠客的孤寂。这些画面形成强烈反差,突显了不同境遇下的离愁。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想赠金鞭留住离人却做不到,暮色中折柳相送更添忧伤。这里的"金鞭"象征挽留的力量,"折柳"则是古代送别的习俗,传递出无可奈何的离别之痛。

全诗妙在将柔美的杨柳与硬朗的边塞意象结合,用鲜明的画面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无论繁华都市还是荒凉边关,离别都是人类共通的永恒伤感。语言看似简单,但通过"柳枝-寒霜""红粉-黄沙"等意象碰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