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塔,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首先,诗人提到“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这里“双林”和“南华”可能指的是佛教和道教的经典。诗人用“圆旨”和“卮言”来表达这两种思想的核心,暗示他在探索人生的真谛。
接下来,“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无论走多远的路,最终都会归于空无,没有绝对的正邪之分。这反映了一种超越是非对错的哲学思考。
然后,“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描绘了塔周围的环境。青松摇曳,象征着岁月的流转,而“贵侯车”曾经往返,暗示这里曾是权贵们往来之地。如今,这些繁华已成过去,唯有塔依旧屹立。
最后,“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点明了塔的存在。几层高的塔依然耸立,仿佛要冲破云霄,与飞霞共舞。这不仅是塔的形象,也象征着一种不朽的精神,超越了时间和世俗的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塔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人通过塔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哲学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
刘拯
(?—约1107)宣州南陵人,字彦修。第进士。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