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
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
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
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叫梵才的高僧回天台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说高僧的修行境界:
1. 他穿着御赐的华贵僧袍(芳袍麟殿),却偏爱简单蒲草垫(蒲茸),说明不贪图物质享受
2. 平时连皇宫邀请(双凤阙)都懒得去,现在要回山里闭关(石房),就像学霸拒绝名校邀请回家自学

第二段(五六句)写他的影响力:
1. 朝廷官员都求他指点诗文(像现在领导请专家改稿子)
2. 连海外访客都在传颂他禅修时的风采(好比外国网红追拍高僧打坐)

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
诗人说将来写佛教历史时,应该把这位高僧比作东汉的安世高(第一位来华译经的高僧)和东晋的竺道潜(皇家出身的著名僧人)。这就像我们现在说"当代达芬奇""21世纪爱因斯坦"这种比喻。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送别写得生动有趣:
- 用"懒得上朝"表现高僧淡泊
- 用"国际粉丝"显示他的威望
- 最后用"历史排名"来高度评价
就像现在写一位科学家:穿名牌但爱逛地摊,拒接诺贝尔奖电话,各国实验室都挂他照片,未来教科书肯定把他和爱因斯坦并列。

徐舜俞

徐舜俞,严州建德(今属浙江)人(清光绪《严州府志》卷一五)。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严州图经》卷一)。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知合州(清光绪《合州志》卷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