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明堂举行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氛围。
前两句"左个明堂是集英,鹄袍曾此接文明"说的是:明堂左侧是聚集英才的地方,穿着白色官服的官员们曾在这里传承文明礼仪。这里用"鹄袍"(白鹤般的官服)来表现官员们的庄重形象。
后两句"馂馀款听钧天奏,疑是吾伊雅颂声"描写的是:祭祀结束后,人们恭敬地聆听天乐般的音乐,恍惚间仿佛听到了古代《诗经》中雅颂篇章的诵读声。"钧天"指天宫的音乐,这里形容祭祀音乐的庄严美妙。
整首诗通过描绘明堂祭祀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礼仪的敬仰之情。诗中用"鹄袍""钧天"等意象营造出神圣氛围,最后将祭祀音乐比作古代经典,更凸显了这场仪式的文化传承意义。读来让人感受到中华礼仪文化的厚重与庄严。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