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诗戏次陈摇上杨东崖唱酬韵

昔漏恒在雨,今漏乃在雪。
雪来絮飘摇,雪止汁淋沥。
居停同露宿,梦作载胥溺。
宁烦中流壶,赖有中唐甓。
家僮习承霤,仰面工伺敌。
一泻如悬河,馀声犹点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自嘲的方式,描写了屋顶漏雪的窘迫生活场景,展现了苦中作乐的豁达心态。

前四句通过对比手法,说以前屋顶漏雨,现在居然漏雪。雪花像棉絮一样飘进屋里,雪停后融化的雪水又滴滴答答漏个不停。这里用"絮飘摇"形容轻盈的雪花,用"汁淋沥"形容融化的雪水,既形象又带着调侃。

中间四句写居住环境:住在漏雪的屋里就像露天睡觉,做梦都梦见自己被水淹没。这里用"载胥溺"(《诗经》中描写洪水的典故)夸张地表现漏水严重。但诗人并不悲观,反而开玩笑说:虽然找不到渡河的葫芦救命(借用《庄子》典故),好在还有唐朝留下的砖瓦能接水。

最后四句最生动:家中小童已经习惯接漏水,仰着脸像打仗一样警惕地盯着屋顶。一旦漏水就像黄河决堤般倾泻,漏完后还有滴滴答答的余韵。这里把接漏水比作"伺敌",把漏水声比作"悬河",既写出生活窘迫,又透着乐观趣味。

全诗把漏水这件糟心事写得妙趣横生,通过夸张比喻和活泼的语言,展现了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幽默与从容。最妙的是结尾的"点滴"声,既写实又余韵悠长,让这场"屋漏记"在笑声中收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