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谒文山大忠祠

欲挽斜阳留晚照,却从家食拜平章。
手扶天柱多雄略⑴,身历江关战几场⑵。
炳矣精忠昭日月,浩然正气塞穹苍。
文章节义兼双美,庙貌英声万古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参拜文天祥祠堂时写下的,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前两句用"挽留夕阳"的比喻,暗指文天祥在宋朝将亡时仍奋力抗争。他虽然出身普通(家食指平民生活),却最终成为宰相(平章),肩负起救国重任。

中间四句具体歌颂文天祥的功绩:他像擎天柱一样支撑危局(天柱),在长江沿线多次与元军交战。他的忠诚如日月般光辉,正气充满天地。这里用"炳矣"(明亮)、"浩然"(宏大)等词强化了文天祥的精神力量。

最后两句总结:文天祥既是文章大家,又是节义之士,祠堂将让他的美名永远流传。"双美"强调他文武双全的完美形象,"万古芳"则体现其精神的永恒价值。

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从夕阳到晚照,从生前功业到后世庙貌),将文天祥的形象塑造得既崇高又亲切。比喻生动(如天柱、日月),用词庄重而不失流畅,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英雄的气概和诗人的敬仰。

0